许多格式化的短视频产品中,文化自媒体博主“亲爱的安先生”独树一帜,他用磁性的声音解读审美、文学、色彩、画作,网友评价“难得看到美学与流量能融合到一起的。”涉足短视频两年多,亲爱的安先生介绍自己毕业于北影。或许是这个原因,他的短视频有着明显的电影风格,并带着浓浓的文学特质。这也让人们觉得,明明看的是短视频,却能感受到文学的力量。
曾有头部的短视频制作平台负责人认为,短视频是一次产业升级,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取代图片和文字,成为基本的内容形态,并且是不可逆的。未来,短视频能替代文图吗?近日,记者对入驻顶端新闻的@亲爱的安先生进行了专访。
一旦建立了审美体系,个人的品牌效应就随之产生
顶端新闻:你的视频内容比较小众,但每个视频的点赞量很高,你觉得人们喜欢的原因是什么?
亲爱的安先生:我觉得原因有很多。坦诚来说,我确实用了很多“操纵”观众心灵的手法,因为我是做电影出身的,导演的本质其实就是和观众的心灵进行交流。我知道用什么样的视听语言和故事能够触及观众的心灵,所以我的数据相对较其他创作者稳定一些。
每一个短视频创作者其实都需要具备和观众交流的能力,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情商。你怎么关心别人,你怎么去理解别人?我称之为“纵容”,就像你“溺爱”你的观众一样。站在演讲台上的演讲家,只需一番话就能让下面的人沸腾,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而言,就是影响力的视频化表现方式。
顶端新闻:你的很多作品都在诠释“审美”,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来说,会起到怎样的影响?
亲爱的安先生:我认为审美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东西,人类正是因为有对美的追求,文明才能不断进步。它其实是点燃对生命的向往,是一种很积极的力量。
我经常跟别人说,有时候审美不一定是我们去定义什么是美,而是定义“不是那么丑”。我们通过审美,可以发现原来很多事情都有另外一面,曾经讨厌的东西也不是那么丑,甚至在别人的世界里是美的。通过对自我过去的否定,让我们对他人价值的判断更加包容。
对于个人而言,一旦建立了审美体系,个人的品牌效应就随之产生,就有自己的议价能力。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,如果我们的文化一直没有这种审美上的话语权,那就永远只能买国外的奢侈品。当所有人都有这种审美意识和审美自信的时候,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会提升。
短视频是口语化的叙述观众离开的成本更低
顶端新闻:在你看来,电影和短视频的区别在哪儿?
亲爱的安先生:短视频和电影的语言差别非常大。首先,我认为短视频是古老的口语化叙述,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,我们其实没有成体系的著作,更多的是像《论语》《诗经》那种碎片化的叙事。而电影则是从文章一步步演变成图像,需要叙事逻辑。
其次,二者的时间体系不太一样。人们都是在影院里观影,所以电影默认观众有耐心看到最后,可以娓娓道来。但短视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屏障,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一条短视频。
此外,对于观众而言,短视频的“离场”几乎近于零成本,并且不同的短视频平台“离场”成本也不一样。所以我认为短视频比电影的叙事压力在时间成本上更大。
另外,屏幕越大,画面对于观众的入侵性就越强。电影屏幕是巨大的,会淹没观众的自我意识,如果说电影中观众处于弱势地位,那么在短视频里,观众更有主导性,我可以看,也可以选择不看。
短视频冲击下,被消亡的是快餐文学经典文字会越来越好
顶端新闻:文字会被短视频代替吗?
亲爱的安先生:纸质文字和短视频,我觉得二者之间不存在谁取代谁的关系,且二者的边界也会愈发明显。
前段时间,我和一个出版社的朋友聊天,我说短视频的出现,专注于经典文学的出版社可能会从中找到一线生机,反倒是畅销书那样的快餐式文学会逐渐消亡。道理很简单,快餐式文学能比短视频更快餐?
所以我认为,短视频冲击下,快餐化文字会消失,但那些经典的文字会留下来,而且会越来越好。(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张弋)